第123章 王之怨念-《回到明朝当暴君》
第(2/3)页
朱弘栋没想到,历史评价不怎么样的鲁王,居然也有心明眼亮的时候。
这个应该怎么评价?
愚者千虑必有一得?
朱弘栋发现,当从后世的眼光去看待已经发生的历史,那些评价和定位很可能都会有失偏颇。
比如现在直面这位鲁王,明显能够感觉到,这位鲁王还是很有想法的,很多事情也能看得通透。
至于历史上为什么对他的能力评价如此之低,只能说以成败论英雄,当鲁王失败之后,他所有的缺点都会被放大,但是他曾经的优点则会被有意无意的忽视掉。
并且历史人物很难超脱自己的时代,必然会有这个时代固有的各种缺点,同时受曾经人生经历的影响,鲁王可能不适合做一个明君,但同样的,应该也不至于像历史评价中那样昏庸。
朱弘栋想起鲁王对郑芝龙一系列动作的描述,发现这时候,郑芝龙的降清意图已经比较清晰了,在抗清之事上基本以消极怠工为主。
估计只要清军打到福建边界,郑芝龙很可能就会开门揖盗。
“父王,您估计郑芝龙有可能降清吗?”
鲁王仔细想想,斩钉截铁的说道。
“会!肯定会!”
“郑芝龙名字里虽然带个龙字,但是做起事来带着明显的狗气,那是一条守户之犬,只想守着自己的荣华富贵,压根儿不在乎头上谁做皇帝。”
朱弘栋没想到鲁王的目光还挺敏锐的,居然切中郑芝龙的态度,把郑芝龙描述的入骨三分。
郑芝龙确实如此,还没有他的儿子有志气,被洪承畴用三省之王一忽悠,立刻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了,把福建拱手相让,自己也主动凑上前去让清军掳走,最后生死操之于人手,被清军把全家老少杀了个一干二净。
想到这里朱弘栋发现一个特点,明末这些政治人物的政治承诺真是不可信,完全可以说是翻云覆雨,今天答应你的事儿,等你入我毂中,明天就可以翻脸不认账。
第(2/3)页